两个外国留学生,第一次摸武术,就能站上国际比赛的领奖台!这事儿发生在刚过去的周末,第十二届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上。来自瑞典的武欢艺和冈比亚的加陆,靠着自己的努力,在复旦大学武术队的帮助下,拿下了太极和形意拳的奖项。这场面,简直让人忍不住想鼓掌!
武欢艺,中文名取得挺喜庆。她在比赛中表演了杨氏32式太极剑和24式太极拳,动作行云流水,拿下了女子太极项目的两个三等奖。别看她是第一次参赛,场上却一点不慌。比赛前她紧张得手心冒汗,但队友一鼓励,她就稳住了。站上赛场,她全神贯注,把太极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,评委都为她点赞。她说,太极让她感受到一种平静的力量,像是把生活的压力都卸了下来。
加陆的故事也让人佩服。这个来自冈比亚的小伙子,表演了形意拳,拿下男子传统拳术项目的优胜奖。他的拳法刚劲有力,充满爆发力。形意拳讲究内在的力量,加陆说,每次练习都像在和自己较劲,得调动全身的力气。比赛对他来说,不只是比武,更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。他在赛场上挥拳的那一刻,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专注和自信。
这场比赛可不简单!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选手,境外运动员就超过300人。武欢艺和加陆能在这样的舞台上脱颖而出,靠的可不是运气。武欢艺说,太极的动作复杂得让人头大,32式太极剑和24式太极拳的招式,得花不少时间背。幸好有复旦武术队的教练孔繁辉手把手教,她才一点点上手。加陆也一样,暑假里他跟着武术队苦练形意拳,练到满头大汗也不喊累。
武欢艺来中国才半年多,中文说得磕磕绊绊,但对武术的热情一点不含糊。她在瑞典的时候就对太极好奇,觉得那种慢悠悠却有力量的动作特别有魅力。到了复旦,她发现太极不只是运动,还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。太极讲究平衡,动静结合,快慢搭配,这让她觉得跟中国的生活方式很像。她说,练太极的时候,整个人都安静下来,压力大的时候特别管用。
加陆接触武术的时间更长一些。他2019年来复旦读本科,第一次看到武术表演就着了迷。他说,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宝贝,历史深厚,每次练拳都像在跟古老的文化对话。形意拳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,不仅是身体,还有内心。比赛之外,他还交到了一群中国朋友,大家一起练拳,聊生活,感情越来越好。
复旦大学武术队可是个宝藏团队,成立于1982年,是全国高校里最早的高水平运动队之一。这次比赛是他们第一次带着留学生参赛,没想到就拿了奖。教练孔繁辉功不可没,他对武欢艺和加陆的指导特别用心。武欢艺说,教练教她的时候,总是让她放轻松,先感受动作的节奏,再慢慢加力量。加陆也说,教练让他学会了怎么把力量集中在拳头上,出手又快又稳。
武欢艺和加陆的背景完全不同,但都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热爱。武欢艺刚从瑞典的哥德堡大学毕业,会说好几门语言,偏偏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。她来复旦学中文,觉得中文美得像首诗。她还说,中国的同学特别友好,校园生活丰富多彩,让她每天都觉得新鲜。比赛对她来说,是一次全新的体验,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,她觉得自己特别有成就感。
加陆的经历更励志。他现在是复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研究生,研究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,平时忙得连轴转,早出晚归是常态。武术成了他生活里的调剂,每次练完拳,他都觉得整个人充满了能量。他说,武术教他自律和坚持,这些品质也让他在科研路上走得更稳。他相信,只要努力,未来一定会有回报。
这场比赛不只是两个留学生的个人胜利,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缩影。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瑰宝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。武欢艺和加陆通过武术,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,也把自己的故事带到了国际舞台。他们用行动证明,文化没有国界,只要有心,就能融入其中。
这场比赛的背后,还有个让人感动的小细节。武欢艺说,比赛那天,队友们一直在场边为她加油,喊得嗓子都哑了。加陆也说,复旦武术队的氛围特别好,大家像一家人,互相鼓励,互相帮助。这种团队精神,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到特别温暖。
武术对他们来说,不只是运动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。武欢艺说,她打算继续练太极,把它当成每天放松的习惯。加陆也说,形意拳让他更自信,未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他都会像练拳一样,一步步去解决。他们的故事,让人忍不住想问:如果连外国人都能爱上中国武术,我们是不是也该多去了解这份文化遗产?
这场比赛只是个开始。武欢艺和加陆的故事,告诉我们,只要敢尝试,就有无限可能。他们的努力和收获,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魅力。你觉得,武术还能怎么吸引更多人?或者说,还有哪些中国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播?
Copyright 2024 MILAN.COM (中国)有限公司 - AC米兰官方授权网站 All Rights by 米兰官网